作者: 克里斯多福 孟

摘抄

  • 你的亲密关系伴侣,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,进而疗愈你的创伤,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,因此,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
  • 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绚丽,幻灭,内省,启示
  • 伴侣的三种角色:一面镜子,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;一名老师,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,激励与启发你;一名“玩伴”,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

绚丽

  •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,其实在于需求
  • 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,都以归宿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
  • 通往地狱之路,是用期望铺成的
  • 在“小小的我”得到满足之前,我们不愿意去爱我们的伴侣。紧抱着需求不肯放手,又不让自己去爱,就这样,我们把自己推向亲密关系的地狱
  • 我们真正需要的,没有人能给,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
  • 期望=愤恨的前身
  • 压力分为两方面:一方面,你希望伴侣让你快乐,而让对方感到压力;另一方面,你自己也承受着压力,因为你也必须做对方要做的“一切”
  • 你说需要的一切,其实都存在于你的心里,不假外求
  •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到伴侣身上,你就能在自己的内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需求

幻灭

  • 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,让我能从“向外寻求快乐”的错误思想中逃脱出来
  • 孩童的两大需求时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
  • 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,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的多
  • 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,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;但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,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
  • 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,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
  • 用愤怒来保护自己,永远比面对痛苦要容易得多
  • 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,两人都让心中的痛浮上台面,然后用健康的方式来处理它
  • 所有亲密关系的冲突,其实都代表我自己内心的冲突
  • 用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感觉的意愿,是沟通的关键
  • 我不想从伴侣身上“获得”什么东西——这样我会觉得自己像个贼一样,我情愿“接受”伴侣自愿给我的东西
  • 如果无计可施,就选择臣服吧
  • 坚持她是错的而我是对的,也许能让我得到虚浮的力量感,但我一定不会快乐
  • 伴侣对我的攻击其实是求救信号

内省

  • 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,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,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伤负责
  • 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——我们的心中
  • 既然要爱,就要爱她的全部
  • 你对伴侣付出什么,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
  • 放弃期望,用沟通来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,以及永远把自己与伴侣的快乐一并当作优先的选择
  • 如果你是把伴侣当作提供你个人满足的工具,那么你现在就很可能会下一个结论,认为你要不就是选错了人,要不就是爱的火花已经熄灭了——总而言之,是该离开的时候了
  • 如果你把亲密关系当作学习无条件的爱的途径,那么你的决心能让你渡过“不可能的难关”,而体验到更美好的快乐和亲密
  • 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,如果你说“不”就会有罪恶感,说“好”又不觉得快乐的话,那你大概就是因为罪恶感在做牺牲
  • 牺牲完全是心态上的问题
  • 所有的怀疑都是对自己的怀疑。事实上,你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处理伤痛或爱你自己的
  • 怀疑的心理会把你过去的创伤和错误投射到你的未来,让你变得畏畏缩缩,不敢勇往直前,却反过来寻求你过去所使用的方法,以得到暂时的安全感
  • 你看到的每件事,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
  •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

启示

  • 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,最快速的方式就是,你已经在那里了
  • 我选择不去计较造成争执的原因,而把爱置于首要的地位
  •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些什么,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
  • 你永远不需要去寻找,追逐或赢得爱,因为爱不会躲藏,不会跑走,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。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,爱就会自然地注入你心中

  • 经常摔倒的人会比较了解大地
  • 爱说:事无好坏,诠释在人